最新消息:

造房子的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视觉中国供图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建造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建筑这门学科既要有理工科的严谨科学思维,又需要有一定艺术天赋,还需要拥有对哲学、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内涵把握,更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关切

  本报特约撰稿 丛 云

  前段时间,一位女演员因为造房子,得了一个造房子的奖,由此造出了新闻。

  有本书就叫《造房子》,作者王澍,他得过一个“造房子”的奖,普利兹克奖。

  关于王澍,书的扉页这样写道: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讲席教授,香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与他的妻子陆文宇成立业余建筑工作室,致力于重新构筑中国当代建筑的研究和工作,并体现在他的作品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垂直院宅(杭州钱江时代)、杭州南宋御街综合保护与改造等一系列作品中。

  普利兹克奖是1979年由杰伊·普利兹克和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颁布的奖项。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关于王澍

  王澍在2012年获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关于得奖,他是怎么说的呢——

  老实说,获奖对自己的生活并无太大的改变,我是带有一些隐居色彩的人,公开的活动和说话都不是很多,尽管每次的话引起的反响很大。不管有没有获奖,一直都有意把工作室规模控制得很小,我的理想是——“可以随时工作,随时不工作”。要说工作状态的话,我的工作室经常空一个月或者几个礼拜,我觉得这是一种基本的自由吧,我需要这种自由。有这么一段空白的时间去思考去沉淀,才能基于记忆的传承来寻找灵感,才能在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里寻找灵感,才能将自己身为一个建筑师最纯粹的看法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获奖对于我,无非是每年多接一个项目,一共做两个,多了不做。这是我的坚持,这坚持不会为外界左右。

  在造房子之外,这本书更多在讲述怎么“造一个小世界”——

  你想做的建筑,要传达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和精神,想用一种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用简单的模仿也没有意义。

  一个人的心性首先变化,看待人、自然,你真正的眼光发生了很敏感和很细腻的变化。你看进去了,又看出来了。你看下雨,看很长时间,雨怎么下,从屋脊顺着哪条线流下来,滴到哪里去,它最后向哪个方向走。你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你就会想,有没有可能做一个这样的建筑,让大家清楚看到,雨是从哪儿下来的,落到那儿之后流到了哪儿,从那儿又流到了什么地方,每个转折、变化都会让人心动。

  ……基本上,我在追求一种朴素的、简单的、纯真的、不断在追问自己来源和根源的生活和艺术,我常自省——到现在我们都这么认为,还有些东西没有达到,还有些状态没有实现,都和自己的修养有关。

  王澍被称为“人文建筑师”,他一向认为自己首先是个文人,《造房子》有他的意识、修养、表达,更重要的是态度——

  古意

  元代画家倪瓒《容膝斋图》,一张典型山水画,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总是留白的;近处几棵老树,树下有亭,极简的四根柱子,很细,几乎没有什么重量,顶为茅草……《容膝斋图》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如画界内的场景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认为,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观点那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说,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造房子”的业内人士态度如何呢?

  解玉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从业二十多年,先后在北京甲级建筑设计院及著名境外建筑师事务所、国际顶级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工作,曾参与完成并主持过若干项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设计工作,涉及城市规划、机场及航站楼设计、体育馆、图书馆、美术馆、商业建筑、办公建筑设计等多领域。

  以下是她对建筑师职业及行业的简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主要和建筑师这个行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关。譬如在德国,拥有专业视角、关切大众利益的建筑师们可以参与城市管理,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从政的建筑师,公众也对其有较高信任度。

  建筑师的培养,所涵盖的知识范围非常广。这个学科既要有理工科的严谨科学思维,又需要有一定艺术天赋,还需要拥有对哲学、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内涵把握,更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关切。

  中国建筑师的执业资格参照美国建筑师管理方式,施行严格的从业资格认定,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科目多达九门且通过率不高。如果大学本科没有学习这个专业,基本上与注册建筑师无缘。非常辛苦的大学时代学习,也只不过是建筑师启蒙阶段。工作后,建筑师要经过很多工程的历练和积淀,才能完整把控建筑设计进程或专耕于某一设计领域。由于每一个建筑项目都有时限要求,加上对项目完美度的追求,使得建筑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在每个项目出图的阶段,不加班赶工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成熟的建筑师需要很长的成长时间,建筑设计界内“年轻建筑师”的称谓,指的是40岁左右的建筑师。这一点和一个好的临床医生的培养类似。

  大众眼中的建筑师,有很多是明星建筑师,如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需要指出的是,明星建筑师优秀创意的设想,需要不同层级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通力合作,才能将一个精品建筑呈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建筑设计永远都是一个团队紧密合作的产物。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选择去房地产公司工作,实质上是脱离了设计,偏重于设计管理和进程质量等管理控制。在我个人看来,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坦率而言,这种方式确实简化了开发商(尤其是早期开发商对设计领域不得其门)与建筑师的沟通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也降低了中国建筑师的话语权,从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中国建筑师全面把控设计进程、关切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中国面临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这一切离不开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思考和实践。只有将专业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切结合,才能创造更符合人居的环境,这是与国家的发展大略相一致的,也是中国的建筑师们和规划师们所面临的独特课题。

  建筑界奖项

  至于女演员“造房子”事件——

  看一眼她所得奖项名称,基本就知道是什么类型,这只是个“娱乐版”噱头。

  建筑界奖项不多,但都很重,如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012年获得的普利兹克奖,奖金只有十万美元,却是建筑设计领域的至高荣誉。如果不是知名的事务所或设计公司,如果没有秉持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哲学,如果没有辛勤多年、耐得寂寞的作品累积,很难得奖。这个奖项,代表了获奖者得到了全球整个建筑设计业界的敬仰与认可,从这个奖项的获奖者名单来看,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与邻国日本的差距非常大。

  建筑设计领域也会涌现一些凭借某个项目设计竞赛获得知名的新人。但这条路越来越难出头,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建设量的减少,导致大型的设计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的设计人才也越来越多地被知名事务所吸引所网罗,新人与大型事务所竞争,很难胜出。

  国内大众对与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关注,离不开如央视“交换空间”等节目的推波助澜。节目中的“设计师”,渐渐有人将自己冠名为“建筑师”,实际上是对大众有一定误导。严格来讲,那些领域的设计师,大多是“室内设计师”,是不需要有从业资格认证、也不能承担一定规模的建筑设计项目。“室内设计师”主要专注的领域,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得到大众关注是正常的,但终究和“建筑师”的专业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热点问题,从反面看,提供了让社会关注一个行业的契机。作为一位演员,不可能了解建筑师的工作,也不会体会建筑师荣誉背后的艰苦工作,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整体对整体建筑师群体的认知,将其当做造型多变的“网红”,对建筑师缺乏尊重和理解。

转载请注明:scratch少儿编程网 » 造房子的人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