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攀登者》举办专家研讨会 新主流电影与观众共情共鸣共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记者吴晓东)由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和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电影《攀登者》专家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来自电影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攀登者》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表示,《攀登者》是一部融爱国与情感为一体的新主流大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传播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同时,影片有效地克服了创作的难度、攀登了艺术的高度、积淀了精神的厚度、拓展了视野的广度,是一部能与观众共情共鸣共振的中国式大片。

  电影《攀登者》以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登顶珠峰,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为题材,成功塑造了为国登顶永不放弃的方五洲、为完成国家任务英勇牺牲的气象学家徐缨、为坚守重托不辱使命的曲松林等一系列感人的“攀登者”群像,高扬了“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影片自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攀登者》出品人、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分享创作团队背后故事时说,影片拍摄前,主创们就在思索如何解决一部年代戏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距离和审美隔阂。随着对题材认识的加深,这些共和国英雄身上体现出的精神,跟主创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主创团队以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以“攀登者”的精神拍摄出了《攀登者》。任仲伦说,胡歌演的杨光、章子怡演的气象专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家阿来把这些故事创作出来,再通过演员的用心呈现,最后有了该片,当时登山英雄的很多影子和他们的精神,是构成这部影片精神力量的根源。

  “像《攀登者》这样的电影,其实隐喻性非常强,就是我们整个民族前进历史的一个攀登的缩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说,在历史国家命题的大前提下,影片肯定了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不是单强调付出和牺牲。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攀登者》超过10亿票房,再一次体现了新主流电影的特点和变化。第一是宏大叙事,改用个体化的方式去叙述;第二是做一些类型化的加工,所谓类型化加工不一定就是让它变成一个以假设为前提的类型片,而是用细节化手段,使得作品能够在故事、悬念、情感的展开中呈现一定规律。

  “《攀登者》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如何观照国家叙事,如何观照英雄叙事……如果把个人化的动机跟国家精神有效结合,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平衡点,主流电影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该片的特效、制作、类型化叙事,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但在对年轻观众的引导上还有一些空间可以去挖掘。(文化副刊部编辑)

转载请注明:scratch少儿编程网 » 《攀登者》举办专家研讨会 新主流电影与观众共情共鸣共振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三